查看原文
其他

王旭明:几次重大事件为何只见“发言”不见“人”丨凤凰网评论

2017-12-02 王旭明 風聲評論

  

在突发事件面前有关负责人和发言人的缺位,这种缺位从政治上说是不负责不担当的表现,从能力上说是缺乏训练、缺少经验所致。



文丨王旭明(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从安徽滁新高速交通事故致18人死亡,到致19人死亡的火灾;从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到更为严重的北京RYB虐童案件,笔者注意到,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从省地市县到中央相关部门都及时表态发言,公开相关信息,但鲜有新闻发言人和有关负责人的声音和形象出现,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全部以部门名称或“有关负责人”取代。这不好!


有材料说,新闻发言人制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中国真正现代意义的新闻发布制度是在非典之后,部委新闻发言人在我国首次集体公开亮相。我认为,新闻发布制度的核心是新闻发言人,或者说,新闻发布制度是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发布制度。为何这么说呢?一方面是由于新闻发布制度从诞生那天起就和新闻发言人形影不离,紧密相随,不可分离,其发布效果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一方面,显而易见的是,有人有影的发言与没人没影的发言相比,效果肯定更好,说服力更强,也让人们觉得更有可信度。


此外,在当前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形势下,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人”代替简单的通知和公告发言,不仅仅可以传达信息,而且还可以表达更温暖的人情态度。如果发言人出来,还可配有低头、鞠躬等身体语言,这些都是纸面发言或者机器发言所不能取代的。总之,新闻发布制度离不开人,包括新闻发言人和相关事件负责人。


要知道,人是核心,人是主题,人即是造成事件的核心的主体,人也是解决事件的核心和主体。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才最有分量,而相比之下,机构与人的对话穿透力要小得多。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但其白宫或者国防部的发言人每天要几次出来和记者见面的原因吧;这也许就是美国现任总统都要经常不断地发“推特”,而俄罗斯的普京每年都要开三两次新闻通气会的原因吧;这也许就是我国外交部几十年坚持下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其发言人定期站在记者面前回答记者提问的原因吧!


RYB事件中,警方公布的一份情况通报


反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本来是沟通公众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信息和情感渠道最好时机,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单位和部门都主动的放弃了这一时机,甚至可以说在这样重大和重要的话语权战场上,我们主动放弃、消极对待,甚至退却。这样分析,当然不是说,不能以部门或单位通报形式告知公众,而是说,不能无论什么情况都以这样的形式发布。


就说RYB幼儿园事件吧,记者和家长都围至北京园的门口,该园的院长和相关负责人为何就不能出来低个头、道个歉、表个态呢?我们政府相关部门为什么不能这时站出来表达一下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呢?这一切都由文字或现代设备完成,无疑少了一份情感的东西。


说一点沟通的基本原理吧,大凡发生危机都需要事件责任方和公众的沟通,而这种沟通从内容上说,一定是双方面的内容和情感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即你来我往式的;一定是可检测的,即是否达到了思想一致和情感通畅,这是沟通的结果。从眼下实际情况看,有关单位和部门用公告或政务微博方式与公众的这种沟通,或止步于信息的发布,或满足于单项的通告。这都不是有效的沟通,而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新闻发布恰恰是弥补了这种沟通的不足。


这些事件中,有没有做的稍微好一点的呢?有。笔者最近读到了“老虎团”政委冯俊峰接受记者的采访并回答问题,在答问中,冯既对网上传言明确否定,同时还对部队调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尤为值得称赞的是,冯还对这件与他们没什么直接关系的事儿表达了鲜明的情感态度,而且没有把门关死,表达部队下一步继续开展工作展开调查。尽管我们在电视上没有见到冯,这也是一个遗憾,但毕竟有名有姓的人出来了,而且从信息到情感都与公众做了有效沟通,我们为此点赞,也希望更多的部门和单位至少像“老虎团”政委冯俊峰这样先把发言人的名字亮出来,再走到台上。


见事不见人的发言,见机构不见个体的发言,虽然可能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在情感性沟通上几乎等于零。其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有过明确要求。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这对我们的领导和发言人的要求再也明确不过。



2017年10月末,“日本神户制钢”造假门事件后,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也在记者会上鞠躬道歉。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应将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不仅对新闻发布有明确要求,而且对谁来发布和怎么发布也有明确要求,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落实和贯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少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现在愿意更多的出现在说工作成绩和重要决策出台的场合,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仅仅在成绩和重要政策面前见到负责人和发言人的身影,长此以往,我们的负责人和发言人会给人文过饰非的形象,即使也许你不是这样。说到底,我们还是不敢不愿也不会在危机面前同公众和媒体打交道。


用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的说法就是:“这本质上更是种本领恐慌,是不敢担当、不善作为的表现。”这种情况应当改变。我认为缺少新闻发言人的发言,缺有关负责人的发言是缺少人情味儿的发言,是缺少态度的发言,也是新闻发布制度的倒退,当前尤其应该注意。


就在笔者完成此文同时,又看到两则消息,同时都是以部门和机构的名义对外发布:一是宁波庄桥地区发生爆炸,造成两死两伤。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又是通过宁波江北区庄桥接到办事处官方微博@庄桥微博发布;而另一则是对最近盛传的北京驱逐低端人囗一说,又是以“北京安全生产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的名义对外发布,称这是不负责任,也是毫无根据的,没有“低端人囗”一说。


如此好的对公众释疑解惑的时机,如果发言人或者负责人出来做个详解,公众再通过记者的镜头看到负责人和发言人落落大方举止得体,真诚自信的样子,对公众该有多么大的有形和无形的引导啊,可惜!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都让我们看到了,在突发事件面前有关负责人和发言人的缺位,这种缺位从政治上说是不负责不担当的表现,从能力上说是缺乏训练、缺少经验所致。发言人或负责人走到台前面向公众看似小事,其实不小,看似形式,其实这一形式决定了内容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保持一个“吹毛求疵”的批评者本色


《灰犀牛》作者专访:最大的“灰犀牛”其实在人心里


更多精彩内容

“塔西佗陷阱”“清华首富”
林达德“异”志男女平权
白血病救命药马英九
“换头术”
丨桃江四
江歌案儿童血铅超标



责任编辑:柯锦雄

版式编辑:雷毓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